留学圈“潜规则”:study、sleep、social,留学生最多只能保住两个…
浏览量:53次
大一网课开始前,我最愚蠢的想法就是:我不就是呆在上海一年花6万刀看UChicago版的作业帮猿辅导瓜瓜龙英语吗?生活能有什么变化?
是这样的,UChicago在上海搞了个Zoom Center,给同校网课人提供一个住处,美其名曰“一同学习”,实则所有人都在疯狂social。
把一群十八九岁teenagers关在一个酒店里,还没开学就成了两对。
那时我还没学会戴美瞳,还没学会把头发吹蓬起来,周末和画着挑眉的美高辣妹和脖子上一根铁链子的型男出去吃饭,听着他们一个个用Cali girl accent自曝毕业于哪所贵族美高,说着自己学校的sports team和rivalry,我感觉自己是天上最傻逼的星星。
所幸至极,第一周之后大家都闭门不出,集体加入“中国国籍美国作息”,凌晨2点在common room里见到不过互相点头,像极了ONS后不敢相认的办公室同事。
回到房间后,一般都是要低头在键盘噼里啪啦敲个不停的,并不是在写essay,而是在微信上和朋友说“啊啊啊啊啊我essay要写不完啦”。
要是键盘响两下,停一下,再抬头刷刷朋友圈,那才是真的在写essay。
在楼下的喜士多买馊掉中药味的Costa咖啡时,要是偶遇了谁,只能很尴尬地寒暄一下“essay写得怎么样”。
UChicago,又称某Midwestern书呆子大学,爱学习零社交的刻板印象貌似是真的。大家回到酒店大门一盖,谁也不爱。
我实在无聊,遂随便谈了个男友(不建议模仿,谢谢)兼《王者荣耀》免费陪玩和24/7外卖搭子,给自己埋了颗巨雷。
偶尔,我会在课后和同学聚众王者,但大部分时候,没人会遵循正常作息,而是房间里窗帘一拉,将太阳和月亮换着用……
凌晨2点下了课,对着电脑屏幕上空白的Pages刷淘宝。
凌晨4点,把不会的calculus题全扔给我那位music major申请进来却准备转Economics的男友。
早上6点,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垃圾男友吵架,因为圣诞约好的4人滑雪团里有2个男的而被骂得满脸眼泪,半小时后,一起吃完麦当劳早餐又被迫重归于好。
这听上去和在美国留学的drama日常没什么差别,只是发生在上海而不是尔湾LA纽约波士顿而已。
从某天开始,男友占有欲爆棚,断绝了我的所有社交,硬是搬进了我家,在我们偶尔分开的2天里,我才敢跟姐妹和bros发发微信唠嗑。
一条铁律:假如某个很social的人突然退出了圈子,这个人大概率是谈恋爱了。
每天的社交活动包括且仅包括:和爸妈和赖在我家的男友打80分和中怪路子,打王者打Overcooked,刷淘宝,Youtube和Reddit冲浪,吵架。
为了profile writing的写作课,我去采访楼下卖粽子的小摊贩的时候,都要为了男友的占有欲而提心吊胆,怕一转头回家,他说我没带上他,没把他当做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另一半。
我几乎从不出门,一个月化妆次数小于2次,每天的生活在“读两页reading,刷2小时手机”中单曲循环。
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浏览器上打开的标签全是reddit上“自己的男友是不是控制狂”的帖子,我终于意识到:他妈的,这不就是吗?
花了5个小时哭哭啼啼终于分了手,把他送到虹桥机场的那一刻,我觉得今晚的东方明珠应该为我亮灯。
一周后,final week的最后一天,我爹连猫眼都不看一眼就给从北京闪现到我家门口的前任开了门,我还差6000字没写完,对着一屁股坐在家门口板凳上的前任一脸懵逼。
至此,我开始了留学圈常见的“被傻逼前任追杀”的喜闻乐见的戏码,就是那种“1个人从北京飞到上海2周内3次凌晨4点到家门口按5次门铃发6条微信叫我去7十一喝8瓶啤9说‘我10分爱你’”的追杀。
我完美避开了“打110”的正确选项,一头扎进五光十色的夜店,红光闪得仿佛癫痫患者的电波,一切烦恼托付给酒精。
下午4点醒,磨洋工到8点,吹个头发化个妆,拔腿往家门外跑,凌晨4点打到车,在滴滴里把美瞳抠出来,要是忘记让师傅开进小区,只能200米路摔着爬回来。
坐在浴室地板上洗完澡,和远在北京夜夜泡PH的朋友聊到6点半,2个菜逼连输七八局王者,失眠到7点。
被8点的闹钟吵醒打开Zoom挂着,1个半小时后争取在professor关掉会议前退出。
只要今天的眼线拉得够翘,只要够醉,我就可以忘掉所有没交的discussion posts和第二天下午1点due但我连选题都没想好的essay,假装我今天回家不用心惊胆战。
网课什么都没听进去,抓手指、黑白配、撕纸巾等夜店必备游戏,学得比谁都精。
我的安全酒量,要是没碰到假酒,大概是15个shots。
Ninja打碎一个shot glass要赔200块,Master的洗手间要按下按钮才能锁门。
哦还有,在早上9点的office hour,看着摄像头里那张水肿成猪头的脸,口若悬河地介绍自己凌晨5点写出来的大纲。
然后祈祷一周后自己能从introduction活到reference,再希望教授能给个稍微好看点的grade。
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网课人的日常,是UChicago的日常,是middle class spoiled kids的日常,又或许只是我的日常。
但我心里很清楚,当我登上飞往芝加哥的航班时,疯狂的网课drama日常就要结束了,日后每一个选择,都要自己负责。
Karma goes around. Maybe it's tomorrow, who knows?
文章来源于不正常留学实验室 ,作者Anna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