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同学
浏览量:210次
如果你愿意冲,智友就带着你全力冲。
一起来看看来自美本的曾同学对自己申请历程的总结吧~
曾翔宇
本科:
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主修统计
辅修数学、商业和计算机
GPA3.77,GRE320+
三段实习经历(两段在美国当地),一段实验室经历
录取结果:
康奈尔、哥大、弗吉尼亚、芝加哥、卡梅等
数据分析/数据科学专业
大家好,我叫曾翔宇。
我是本科毕业半年后,实习了半年然后申研的智友学子。我特别开心拿到了卡梅的录取,所以也来帮杜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我经历了两次留学申请,我高中申请美本以及刚刚结束的硕士申请,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帮助。
我的研究生申请
首先还是谈谈我的研究生申请。
我的背景是本科就读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我本科学的统计,辅修了数学计算机和Business。研究生选择了相关的数据分析硕士项目申请。我的整体背景是GPA3.77,有几个bootcamp的数据分析项目,然后有一段中国公司两段美国小公司的相关实习。可能确实也有些夸张,我研究生申请了26个项目,大概收到了65%的录取,也就是17个offer。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一下智友的团队老师,愿意陪着我一起做这么大工作量的申请,陪着我一个一个分析学校和项目。
我最后申请到比较好的学校有芝大、康奈尔、弗吉尼亚、哥大等,最后选择去的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大学信息管理-数据分析专业。我觉得其实我最大的申请经验就是,大三大四的时候去了相对深层次的数据分析行业的实习和网上bootcamp的学习。通过这些经历我彻底了解了行业里很多术语以及流行的编程项目等等。这些都是学校统计理论课程不包含的。有了这些体验,综合自己的实习经历,我和智友的老师反复对照修改了简历和文书最后提交申请的。我也去了每个学校的官网,看了他们理想申请者的quality,然后在文书里努力的往那个方向凑。
总结起来,我觉得申请真的还是需要同学有深层次的”情景体验”才可以把文书和简历弄好。有了对专业相关课程的重点,行业的深度见解以及工作和课外活动经历的精确把握,下文我会和大家讲讲如何在大学期间“深层次的体验”你想去读的专业。即使没有对你申请专业的深度体验,对申请学校的了解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你的申请。我相信大家只要尝试去进行各方面的职业学术和生活体验后,再加上一点对你申请学校的了解,最终你们是一定可以申请到心目中理想中的项目的!
还想补充一点,有的同学可能会因为三维或者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标学校设的排名比较低从而比较苦恼。其实差一点的学校通常学费会低很多,而且压力也会很小。申请的时候一定要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信心,即使留在相对差一点的学校也不要因此放弃了自己追求的理想。而且我知道的很多公司用人的时候也大多不会太看重你的学校和专业,面试时候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才是公司更看重的重点。这是我毕业后实习出的最深刻的领悟。
“深层次的体验”未来的专业或职业
下边谈谈我对大学期间,去“深层次的体验”你未来的专业或职业的观点。
首先我觉得不管是读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学,“了解自己”才是我们求学的根本目的。举个例子,比如高中学语文的时候我们会读到海明威的文学作品。经历了一两节课对其文章的研读和对应的答题后,大多数学生其实只是对其有了一种“客观性文学鉴赏”。对少数学生来说,深入理解了文章之后他们往往在生活中有一部分”硬汉”气质的培养变化。从某种角度上说,是海明威作品里面人物的气质灵魂与那部分同学心里隐藏的性格或者认知产生了微妙的共鸣。每个学科的学习都是这样,通过对优秀作品研究的拜读和其叙述的体验,我们能更好的发掘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事物的喜好,也清晰地明确一个自己热爱的发展方向。大学里不同学科的教学体系,也是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专业以及其对应职业生涯的平台,方便自己找到热爱的方向积极发展。严谨型的同学往往会深造大学理科工科,社交型的同学则会偏向政科商科,细腻型的同学则会选择社科医科等等。
在这个大前提下,在大学本科的学习中,大家都应该在了解自己喜欢的大概发展方向的前提下进行更加细致的”情景式”职业学科体验。比如说有的同学希望以后从事金融行业工作,那么你们真的可以每天花集中一小段或者碎片化的时间去模拟”金融单位工作”的情况。通过专业知识的渠道,网上有各式大学金融课程的教学视频。学术的渠道,现在学校或者网络上都有各种研究,你可以通过教授的关系或者也是找机构付费参与进去从而体验你是否适合学术型发展。行业生活的渠道,有各种各样类似于经管之家的论坛可以了解金融这个行业。甚至听一些财经方面的新闻播报都是有益的。以后从事这方面的职业,你需要长时间面对这些相关的工作内容。如果稍微深度体验下就觉得厌烦或者太难的话,我们就可以及时考虑换一个方向发展了。反正只要积极寻找总是可以找到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非常非常推荐大家去报一些校外你所在的行业里面考证或者就是行业内容的培训就业班。通过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同专业同学之间的交流,我觉得你基本就可以了解这个行业是怎么样的了(包括各种黑幕以及吐槽点)。
像和我一样走数据分析路线的,按照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去实习,去实地听一下国内大数据培训或者编码类的课程。积极在一亩三分地的论坛,linkedin或者社交圈里多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我甚至听说很多高中生早早做准备开始在机构学编码了,这样早点体验真的可以比别人少走很多的弯路。我本科在美国大学参加了各式各样的职业发展会并且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我的职业顾问聊过不同的专业选择。我发现,其实当我听着从事这样行业的前辈讲他们的经验的时候,因为热爱我们也会受其影响而对这个专业有盲目的期待。特别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经常听到他们聊科技行业的各种优势。但是回头再想一想,因为缺少那种对行业的热爱,专业知识的兴趣甚至就是不能忍受工作日常(每天一个人面对电脑不停写代码的过程),很多人其实本来就是不适合这个行业的。如果因为听信别人的几句经验而没有深刻体验的话就会吃很大很大的亏。相反如果早早的通过各种渠道认识到行业更加真实的内幕,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了。所以我建议同学真的不要太在乎那些培训课程或者实习体验的花销。与你获得的知识,人脉以及少走的弯路相比,这样的课程和实习投资是非常值得的。
这里我想提醒一下,尤其是对于美本的同学,很多美国大学的大一大二的通识教育机制其实和国内高中很像。高中的那种理论做题式的”情景体验”是很笼统的,考生是根本体验不到在行业里工作具体的内容的。到大三大四专业课接触到真正相关的时候却已晚了。所以我建议大学甚至高中里真的不要过分以学业为重,比如很多基础课的学习真的是可以考前两周突击的。实在不行也有很多渠道你可以去找TA,教授甚至其他地方的学霸网络辅导。平时在校内的话应该多去参加做一些part time实习或者是某个专业的club activity,尝试去融入工作学生的圈子从而真正了解你未来所选择的这个行业与发展方向从而少走弯路。这才应该是重中之重。
我确信我研究生比较理想的申请结果,和我去“深层次的体验”未来的专业或职业的经历,是绝对有直接关系的!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也再次感谢智友的团队老师为我所付出的所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