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季,这该死的Peer Pressure!我该如何面对

浏览量:36次

早晨六点半,你还在被窝里,朋友圈里你的同学已经刷完了一个list的TOEFL词汇。


下午七点,你的同学贴出一张自己在健身房撸铁的照片,肌肉线条又明显了几分。


晚上十一点了,你刚打算睡觉,发现你的同学又贴出了满满十几页的AP经济学笔记,红笔圈注,洋洋洒洒。

你的TOEFL还在90分的门槛上来回徘徊时,突然发现邻桌已经悄悄拿到了100分。

AP出分了,大神又是9门全5,而你实在不知道明年该不该去挑战一门心理学,保3争4。

2

你的同学已经发了好几篇学术论文了,你还没有任何科研课题。别人又拿了辩论赛最佳辩手,机器人比赛冠军,创新专利发明,或者刚从埃塞俄比亚支教回来,要么就是做出了唐卡文化的研究,或者是掌握了巴东纸的奥秘。有人拿到了康奈尔老师的推荐信,有人文书已经让宾大前招生官改了第N稿。


而你呢?

发际线又高了一寸,体重又暴增了几斤,脸上又多了几颗该死的痘痘。还在纠结文书该怎么写,还在为自己想学文学而父母一定要让你学计算机而吵架,这时噩耗传来,听说隔壁班有人已经拿到了录取信。

申请季的Peer Pressure, 这一切才刚开始!

后面你会发现别人拿到了ED的录取,已经美滋滋准备去Dream School, 而你还两眼摸黑,只在Waiting List(等待名单)上,或者早申请只有一堆拒信。

为什么别人总是这么优秀?为什么别人总是这么幸运?为什么我的同学总是比我强?

这该死的peer pressure!

3

别人的成功并不代表自己的失败

成长与学习,在申请季这个修罗场里变成了一场现实版的“饥饿游戏”。社交媒体则成为了最激烈的战场之一。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的动态,力图展现自己“轻松”而又“超人”的一面。在化妆,修图,滤镜,美颜相机的加持下,女孩们变得比实际更加漂亮。刻意编辑的朋友圈让这些青少年们看起来生活丰富多彩,学习游刃有余,申请毫不费劲。成绩,活动,乃至身材,社交圈都变成了大家互相比较的新标准,焦虑的新来源,因为一切结果都变得可视化了,一切都被量化了。


美国大学的综合选拔制申请系统把越来越多的申请者困进了完美主义里。既要学习好,还要活动参加的多,既要搞科研,还要做社会影响力的活动。长远来看,还必须成为社交牛人,爱好运动,懂得时尚,要有领导力,不能只是Nerd。这种近似完美的标准让申请者压力越来越大。因为美国大学对于申请者个性化的偏好,使得它们尽量将生源地多样化,即尽量不在同所学校录取同类型的学生。平时的同窗此时却变成了潜在的竞争对手,换句话来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这场升学比赛的终点只有一个“被顶尖大学录取,如果可以,最好是提前录取,如果可以,最好是被尽可能多的大学录取。”终点一致,可是大家却忽略了每个人的申请节奏不同。有人9年级就开始学习TOEFL和SAT,开始活动策划,可有人12年级开始申请才开始标化考试,活动也没有着落。有人没有递交早申,但看见同学的录取信却焦躁个不行。有人明明就不会申请同学被录取的那个大学,却依旧羡慕个不行。仿佛只要有Offer就足以。


一有风吹草动,大家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4

可是如果你总是深陷于同龄人的比较压力中,那我得告诉你一个残忍的真相,对不起,你永远不可能比别人强。在任何年龄段,如果你愿意去比较,总是能找到比你强或不如你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道路,何必事事非要跟别人在一个平行线上去比较?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社交媒体上那么完美的人,你看到别人减肥不费吹灰之力,殊不知她饱受厌食症的折磨;你看到别人深夜2点还在学习,有可能他只是因为失眠无法入睡;你羡慕别人就读藤校,搞不好她也只是凤尾,每日在内卷中奄奄一息;你看到有人学富五车,家财万贯,有可能她在感情上屡屡失败,在原生家庭里伤痕累累。再者,别人的成功并不代表自己的失败。

享受过程,忽略结果

如果不调整好心态,那么在任何年龄都可能遭遇到Peer Pressure。我在三十岁的时候很认真的思考自己是否赶上了同龄人的平均水平,到底有多少房子和钱,连生几个孩子,买几个包都可以比较。后来发现我朋友圈里一个肤白貌美看似岁月静好的朋友其实感情生活一塌糊涂。生活里每个看似面目平静的人,你完全不知道她内心深藏着多少惊涛骇浪。二十岁的时候比读书,比成绩,比谈恋爱;三十岁的比房子,车子,存款,甚至生二胎还是三胎;四十岁比家庭是否稳定,五十岁比保养,六十岁比健康…..人生就此深陷于一个和同龄人比较的死循环中。可是世界是自己的,究竟与别人无关。

有时候放下手机,摒弃掉网络,投入到自己本该投入的工作当中反而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分数不高,那就努力学习,文书不好,那就继续改。享受过程,忽略结果,才是最好的选择。

用自信去代替悲观的情绪,与其总是担心自己会被拒,还不如想想被录取了要怎么好好庆祝。可以找值得信赖的人去倾诉自己的担忧和焦虑,找到能跟自己共情的同类人,但最主要的是,跳脱出来,去做,而不是继续自怨自艾。

5

史密斯学院的招生院长德布拉·谢弗曾经这么说:“任何学生都不应该拥有一份六页纸的简历。我们认为这并不值得称道。” 不要把自己的学习困于申请的简历上,生活亦是如此,不是非要在结婚生子创业等各个选项上都勾上红勾。

而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然后楼底下有一家卖着各种各样好吃的的小卖部。

最近我们小区里刚开了一家便利店,24小时营业的那种,我吃着热腾腾的长沙大香肠和关东煮,真是幸福啊!

视频小程序,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