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学

浏览量:146次

刘同学

自身情况:

我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芝加哥大学哈里斯(Harris)公共政策学院攻读公共政策硕士(MPP)。之后在国务院直属企业从事经济分析工作两年,现在南加州大学普莱斯(Sol Price)公共政策学院,攻读公共政策管理博士学位。

硕士学校介绍:

芝加哥大学是全美乃至全球都极富盛名的顶级学府,尤其以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闻名。我选择接受Harris的offer,主要也是看重其在公共政策领域的专业地位,以及芝加哥大学雄厚的学术根基,例如我就读期间还有幸上过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的课。另外,在本科期间,我曾结识一群在人大交换的芝加哥大学本科生,通过和他们相处,我充分感受到了芝加哥大学特有的严谨和活跃,他们学习非常努力,但同时也十分懂得享受生活,而且极富创造力,这些特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对这个学校的向往。

博士学校介绍:

南加州大学是美国西海岸知名学府之一,虽然综合排名没有东岸一些老牌名校响亮,但是南加州大学的公共政策专业排名全美前三(US News),专业上能够和哈佛、杜克、芝加哥等传统名校比肩。对于博士而言,项目自身的排名和资源更加重要,而Price有非常强大的师资和丰沃的资源,相对其他公共政策项目而言规模也更大。另外,加州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于亚裔而言都相对友好,生活节奏比较慢,各类基础设施也很理想,这一点是我现阶段个人比较看重的~

亲爱的智友学弟学妹们大家好,这是一篇拖了很久的分享,其实杜老师早在2019年底就曾经和我说过希望能以文字形式和智友的学弟学妹们分享我的经历,但当时因为忙于工作,所以不得不暂时婉拒。现在回想起来,大概也正是因为拖到了现在,这两年工作的经历和博士的申请,反而赋予了我更多反思。简单总结起来的话,这次主要想和大家聊三个话题:读研,工作和读博。

读研篇

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选择读研时的唯一目的就是毕业之后能找一个好工作。彼时刚刚本科毕业,对“读研”没有概念,既不知道应该期待些什么,也不知道要如何调整角色、设立何种目标。如果让现在的我给即将或者想要读研的同学们几条tips,那我想,最重要的无非是:提前设立目标、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以及一定一定要好好学习。

 

// 关于提前设立目标:

我是一个很典型的成就导向型的人,一直有制定阶段性目标的习惯。但刚上研究生的时候也着实迷茫了一阵。与本科时期不同,研究生项目一般只有1至2年,而且每个学期基本都排满了课,如果在芝加哥大学这种quarter制的学校,那一个学期更是只有短短的10周,时间流逝感特别强烈。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尽早明确自己希望通过这个学位获得什么,也就是树立目标。对于在海外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同学,目标选择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读博、留美工作、回国工作。确定了大致方向之后,最好还能进一步明确细节,比如希望从事的行业、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岗位等等。明确的目标能帮助我们迅速找到努力的方向,也能提高读研的效率和性价比。

// 关于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明确目标后,下一步就是实现目标。取决于目标的具体内容,每个人需要走的路都不一样。所以和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氛围不同,研究生的自主性更强。尤其在国外,似乎每个同学都有自成一派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我们在完成各自目标的途中,很难避免“孤独感”。因此,最有效的缓解“孤独感”、达成目标的方法,就是充分地延展自己的边界,去接触尽可能多的知识、人以及事物。刚上研究生的时候,我一度对管理咨询很感兴趣,甚至希望毕业后找相关的工作。为此我参加了很多管理和战略咨询相关的职业活动,包括career fair,Harris的学生咨询俱乐部,以及和Booth商学院合作的一对一的管理咨询面试培训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让我对咨询这个行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尤其是让我在相对早的阶段就认识到了,我不适合这类工作。随后我及时调整了方向,毕业后也找到了很理想的工作。所以虽然看起来这些活动我都白参加了,但也正是这些付出了的时间和精力,奠定了我走上另一条路的基础。所以谁说“尝试过发现不合适而放弃”就是失败和浪费时间呢?事实上,我最后找到的工作,也是参加这些活动中认识的一个好朋友推荐给我的。

// 关于好好学习:

我想谈的“好好学习”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有的放矢地选课,然后认真地把每一门课上好;二是要努力获得好成绩,刷高GPA。而且,第一层含义高于第二层。读研究生最原始的含义是选择一个领域深入研究,我一直相信无论是读博士还是找工作,“业务能力”都是最重要的。而研究生阶段就是精进业务能力的好时机。在Harris的时候,我专注于经济学和数据分析两个领域的课程,收获良多。尤其是数据分析这一块,我选了很多编程和计量学的课程,不仅学了Python和R语言,还极大弥补了自己在统计分析、计量模型和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短板。在研究生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是实实在在可以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之中的,工作之后我时常会翻阅研究生上课时的笔记,还用编程的知识搭建了个人网站。

再说第二层。或许有很多同学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研究生的成绩不重要,我也很反对为了刷高GPA而选一大堆水课。但事实是,无论是日后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就业,GPA都是要被反复考量的一个指标。即使研究生的GPA不会成为一锤定胜负的关键,它也是最直观的衡量你能力和态度的标准,一个亮眼的研究生学历加上亮眼的研究生学分绩,是你通过第一轮简历筛选的最佳保障。对于想要继续深造的同学而言则更是如此,最顶尖的学校总是青睐最优秀的学生。面对低至1%的录取率,唯一能确保自己脱颖而出的办法,就是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而本科和研究生的成绩,往往是招生官们首先考查的因素。

工作篇

研究生毕业后,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选择了工作。我找工作的经历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乏善可陈。一是因为缺乏调研且前期目标过于模糊,二是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我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在海外读研、尤其是在美国读研的同学一般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即秋招时间和研二第一学期重叠。但好消息是,金融、咨询、互联网等行业的秋招一般较早进行,很多同学可以在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参加笔试和面试,同时不耽误秋季课程。如果想从事这几类工作,可以选择暑期回国实习,既能更好地了解国内就业情况和行业现状,也能提前为应聘做准备。另外,互联网行业的笔试一般是在线进行,完全可以在美国完成,只是可能需要应付时差,可以提前了解、早做准备。而国开行、口行等事业单位的灵活度则相对较小,要求大家必须当场笔试。对于这类情况,一个好的办法是在选课上进行合理分配,尽量将难度较低的课程排在研二的秋季学期,保证自己能够兼顾学业和求职。

找工作时,我明确了自己“只想做研究/分析”的目标,所以只投了几家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分析岗以及事业单位的经济研究岗。互联网公司的笔试都是在美国完成的,结果并不理想,通知我回国面试的几家也被我以时间冲突的理由回绝了。最终我只参加了一场面试并获得了offer。事后证明,虽然找工作的过程略显草率,但因为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领域,最终找到的工作仍是非常理想的。

读博篇

 其实我对于自己最终找到的工作,本身是非常满意的。智友留学的老师也问过我,“国务院直属单位,刚刚改企,你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了,为什么还要读博?”其实,也正是这份工作,让我看到了自己与身边更优秀的同事的差距,才让我坚定了读博的梦想。因为在我的工作团队中,超过80%的同事拥有博士学位,而且对于研究型工作来说,博士学位也能显著抬高职位晋升的天花板,帮助我锁定更多机会。

// 关于读博的计划:

其实读博越早规划越好,我看过许多在读或已毕业的名校博士生的简历,发现他们有一些共通之处:本科学校排名亮眼,本科成绩优异,很早就开始参与学术研究,有明确的研究兴趣和方向。某美国top5大学教授也曾在Twitter上说过,那些读博之前就已经把博士核心课程上过一遍的学生,在博士期间的表现也远好于那些没上过的学生。他甚至提出,最好是高中就明确自己要不要读博,然后努力去想要读博的那个学校读本科,并且在本科期间尝试上博士课程。我自然是没能做到这些,虽然在研究生期间曾萌生过读博的念头,但我没有为此付出任何努力,既没有去上博士生的课程,和教授、同学的交流也很不够。这也导致我在博士申请的过程中屡屡受挫。所以如果想要读博,尤其是想去顶校读博,一定要提前规划,然后尽量多上博士生的课程,多与相关领域的老师和博士生沟通交流。

// 关于博士申请:

博士申请的流程和研究生几乎一模一样,但是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更高一些。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生项目一般能录上百甚至几百个学生,但博士项目则往往只有个位数的录取名额,所以招生官们会按照不同考核维度,给所有的博士申请者排名,择优录取。因此,博士申请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多申,并且在择校时区分梯度,一定要申“保底”项目;二是不要忽视细节,无论是标准化考试成绩还是文书,都要精益求精。

在博士申请过程中,我自己感觉最重要的几个因素是本科/研究生的课程和成绩,推荐信,以及文书。博士项目的培养目标是训练独立的科研人才,是完全学术化而非职业化的,所以申请材料的重中之重是表现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最好的衡量标尺就是学习成绩,例如经济学会要求申请者上过足够难度的数学课和经济学课,即使很多东西在读博期间会重新学习,但若能够在申请材料中展示出“在读博之前便上过博士级别的课程并能取得好成绩”,绝对是非常加分的。研究能力则主要是通过参加过的科研项目来表现。对于有志于读博的同学而言,除了好好上课之外,多做助研或参加学术竞赛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通过做助研接触到领域内的学术大牛,提前为找推荐信做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研究兴趣,打磨研究能力。在申请材料中,研究经历除了简历中需要提及,在文书中也需要重点展示。美国博士项目的文书与研究生项目类似,开头需要明确读博的motivation,中间可以分享自己的学术经历和能力,最后阐明学术兴趣,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生动的例子填充,而最好的例子就是你的研究经历。最后,好的推荐信能让你的申请事半功倍,最好的人选应该是职位高(distinguished professor),在本领域名气大,并且了解你。如果三个因素不能兼得,那就在3封推荐信中平衡和组合,既不能只找名气大的,也不能只找了解你的。套辞的作用因项目和教授个性而异,千万不要为了套辞而套辞,最好是能有个契机,比如去上感兴趣的教授的课,或者给教授做助研等等,前期多交流,一方面能拉近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对博士项目有更多了解。

最后想说的是,我的分享说到底还是高度个性化的,每个人的性格、兴趣和能力都不相同,希望这些经历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帮助大家避开我踩过的“雷”,更希望大家能把握时机,在求学和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最后也给大家安利一下智友留学,他们的每个老师真的都非常上心负责。

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动荡年代,祝大家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学有所得,梦想成真。

智友MPP案例

L同学

基本情况:人民大学-信息管理系统,GPA2.8,T110,G330,有2段实习一篇论文,国内大型NPO工作2年。

录取情况:TOP15康奈尔大学-公共管理硕士;TOP20乔治城大学-公共政策硕士(12500刀奖学金/年);南加州大学-公共政策硕士

X同学

基本情况: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与管理,GPA3.6,T111,G332,多段研究经历,一篇论文,多段实习

录取情况:哈佛大学-公共政策硕士

L同学

基本情况:武汉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GPA3.6,I7.5,G750,当地政府实习

录取情况:乔治城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南加州大学–公共政策硕士,纽约大学–整合营销硕士